想象一下,一个城市被选为首都,它通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历史悠久、基础设施发达、交通便捷、位于中心位置,或者地势险要等等,这些往往是成为首都的基本要素。然而,美国的首都——华盛顿,似乎并不符合这些常规标准。它的选址以及成为首都的过程,充满了不寻常的背景和故事。
首先,华盛顿的历史几乎为零。它并不像其他许多首都那样,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积淀,作为国家的心脏。事实上,华盛顿是作为首都新建的城市,它的诞生几乎是为了当时的美国政府需要而专门创造出来的。至于经济,这个城市在建城之前并不是一个经济中心,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基础设施更是几乎为零,几乎没有任何为首都建设所需的基础设施。
另外,华盛顿的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刚建都时,它并不位于美国的交通枢纽,交通非常不便,甚至可以说不算是交通发达的地区。而且,华盛顿并不位于美国的中心位置,尤其是在西进运动之后,距离中西部区域相当遥远。在地理上的选择上,这座城市似乎并不具有特别的优势。
展开剩余83%再来看看地势,华盛顿也并没有什么战略性优势。从“火烧白宫”事件可以看出,华盛顿并不容易防守,其地势并不险要,且容易被敌军攻破。唯一值得一提的优点,是它位于波托马克河沿岸,航运条件还算便利,但与其他一些拥有更优越航运条件的城市相比,华盛顿并不算突出。
那么,为什么美国当初要在这么一块并不具备特殊地理或经济优势的地方新建首都呢?为什么不直接选址在当时美国的重要城市——费城或纽约?这些城市不仅具备了更好的地理条件,历史底蕴和经济优势也更为明显。
事实上,纽约曾确实是美国的首都。1776年美国建国后的24年间,首都曾多次变动。直到1800年,华盛顿才最终被确定为首都。为何美国要频繁更换首都,最终又为何决定将首都定在华盛顿呢?答案归结于一个词——妥协。
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美国的前身——英国北美十三州殖民地讲起。最初,这些殖民地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北方的农业条件相对较差,更多依赖商业和手工业,而南方则由于得天独厚的土地条件,发展了以种植业为主的经济,尤其以棉花为代表,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农产品出口地。这种南北之间的差异,也为日后美国的内战埋下了伏笔。
17世纪中期,英国因七年战争导致财政危机,开始对北美殖民地加税,以期缓解财政压力。对此,殖民地人民反应激烈,1773年宾夕法尼亚州代表呼吁召开“大陆会议”,商讨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选在费城召开,因其在交通和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成为了当时的政治中心。
然而,会议召开时,并未提出独立的主张。反而通过《橄榄枝请愿书》向英国表达忠诚,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改革。没想到,英国政府的回应极为冷酷,拒绝接受请愿书,甚至宣称北美殖民地叛乱。此举引发了更大的愤怒,导致独立派迅速占据上风,最终导致了1775年独立战争的爆发。
费城成为了独立战争的象征,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就在这里发布,费城成为新生美国的首都。但不久之后,英军占领了费城,导致这座城市的首都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尽管费城依然保有名义上的首都地位,但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英军的威胁让它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长期首都。
真正让费城首都地位动摇的,发生在1783年的“讨薪事件”。美国虽然赢得了独立,但由于战争的高昂费用,政府债务严重,未能兑现对民兵的承诺,导致军队抗议,甚至爆发了兵变。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财政困境和债务问题直接影响到首都的稳定性。
于是,随着政府内部的矛盾和财政危机的爆发,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首都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纽约被选为临时首都,但不久后,更多的问题浮现出来。纽约并未能够成为一个理想的首都,南北之间的争执和对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使得首都问题再次成为政治焦点。
最终,在1790年,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妥协,美国决定将首都设置在南北交界处——波托马克河沿岸。在这片地理位置相对中立的地方,新的首都“华盛顿”得以落成。尽管这个决定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妥协最终成为了美国政府的共识。
华盛顿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美国政府的远见。政府聘请了法国建筑师皮埃尔·郎芳设计这座城市的布局,使得华盛顿成为一座具有现代感的城市。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华盛顿并未发展成一座庞大的城市,直到2019年,它的人口仍然维持在70万人左右。
华盛顿成为美国的首都,的确是一个充满妥协和折衷的决定。从一开始的选址讨论,到不断迁都,再到最后的华盛顿,这个过程展示了美国历史中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发布于:天津市启运配资-启运配资官网-实盘股票交易配资-炒股配资平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